2020年经典读书学习的名言集合47句
人的天才只是火花,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,哪就只有学习!学习!——佚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学习的名言47句,大家快来看看吧。
1、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发方悔读书迟——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——于谦书犹药也,善读之能够医愚。——刘向
2、读书贵去粗取精,实践贵推陈出新。
3、普少习吏事,寡学术,及如相,太祖常劝以读书。晚年手不释卷,每归私第,阖户启箧取书,读之竟日。及次日临政,处决如流。既薨毙,家从发箧视之,则《论语》二十篇也。注:普指赵普,宋宰相——《宋史》
4、我辈读书,原非与后儒竟立说,宜平心体会经文,有一字非其的解,则于所言之意必差,而道从此失。学以牖吾心知,犹饮食以养吾血气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可知学不足以益吾之智勇,非自得之学也,犹饮食不足以增长吾血气。食而不化者也。——戴震
5、人之岁月精神有限,诵说中度一日,便习行中错一日;纸墨上多一分,便身世上少一分。——颜元
6、弃书事君四十年,仕不顾留书绕缠。自视汝与丘孰贤,易韦三绝丘犹然,如我当以犀革编。
7、读书不知要领,劳而无功,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注本,事倍功半。——张之洞
8、多读书博通古今,多实践改天换地。
9、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极大,亲师取友,向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方法,你们于潜心独研外,更要注意这一点,万不可一事不管,一毫不动,专门只关门读死书。——向警予
10、一些有学问的人,他们经常一天都要过眼十万八万字。其中除了少量是精读以外,大多是采用泛读的方法来摄取的.。有些人甚至一夜里就能看七万字(一小时读两万多字)。日积月累,他们就变成博览群书,见识丰富的人了。——秦牧
11、读书有两种方法:精读和略读。什么是精读呢?精读就是深入钻研,细嚼慢咽;什么是略读呢?略读就是大致浏览,重点掌握。有些青年,不管是必读书籍,还是参考书籍,都一概浅尝辄止,浏览大概。又有些青年专读一本书,死抱住一本书不放,其他一概不管。这两种都是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。——曹方
12、胸中书传有余香——辛弃疾《虞美人·送赵达夫》
13、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。——(英国)培根
14、不怕吃苦,终可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——徐广越
15、书籍是寂寞时的朋友。读书可以使人心旷神怡。[法]杜阿美
16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,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。
17、少年喜书策,白首意未足。幽窗灯一点,乐处超五欲。
18、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,掘得越深,泉水越清。——佚名
19、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 —— 王贞白
20、我的心得是读书不在多,而在反复读。喜欢的书总要读它几遍,才算读过,才能读进去。——陈丹青《谈话的泥沼》
21、心灵的陶冶,成就不凡的人生。
22、须知三绝韦编者,不是寻行数墨人。
23、养性不须烹紫雪;读书何但出青云。
24、读书读得太多,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的人。
25、古之人,得志,泽加于民,不得志,修身见于世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
26、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。
27、举一而反三,闻一而知十。
28、读书最乐。若读史书,则喜少怒多,究之怒处亦乐处也。
29、人生有书可读,有暇得读、有资能读,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,是为善读书者。享世间清福,未有过于此也。
30、人家不必论富贵,惟有读书声最佳。——(明)唐寅
31、每年的4月23日,被定为世界读书日。
32、读书是至乐的事。作者:林语堂
33、读书志在圣贤,为官心存君国。
34、足行万里路,胜读万卷书。
35、读书是一种探险,如探新大陆,如征新土壤。作者:杜威
36、读书一定是细水长流的。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如果不读书会觉得日常生活有残缺,这样才算是一个爱书人、读书人。
37、我们读书时,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,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,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,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。所以,读书愈多,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,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,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,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,道理相同。——叔本华
38、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。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。孟德斯鸠
39、韬略终须建新国,奋飞还得读良书。——郭沫若
40、不论何时,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,切勿贸然拿来读。 [德]叔本华
41、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,同时也不能有什么鉴别力。——[俄]赫尔岑
42、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,同时也不能有什么鉴别力。——赫尔岑
43、学问须有本身意思;专法他人,而本身无独立之精力,大为不行。——章太炎
44、念书勿求多,岁月既积,卷帙自富。——(清)冯班
45、念书譬如饮食,从容品味,其味必长;大嚼大咽,终不知味也。
46、别健忘,读书是取得多方面常识的最重要的手段。 ——[英]赫尔岑
47、常识无涯,而生命有限。既要博古,又要通今,时间实在不足用。所以,用功念书开始要早。青年不尽力,更待何时?——梁实秋